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预见性护理理念作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老年科老年痴呆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施老年科常规护理的34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的34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评估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不良事件的管理,从而对比分析两组实验在一个月后患者的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大小。结果:观察组发生相关并发症(腹泻、便秘、肺部感染);风险发生率(跌倒、压疮、坠床、误食、自伤自杀、伤人);情绪障碍(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其他症状均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配合度、认知功能、主动参加工娱及团体活动明显比对照组更多(P<0.01)。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理念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对风险事件还未发生时就有相应防止措施,因此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明显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老年痴呆;护理效果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老年化趋势日渐明显,老年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老年痴呆相比其他疾病问题更加严重及常见,老年痴呆因为疾病原因有很多分类,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来说痴呆老年人中间最常见的一种,这是一种大脑变性疾病,以慢性和选择性的精神功能衰退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格与行为改变、日常生活力下降、精神和行为等各种症状,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痴呆。治疗过程持续较长,在治疗时会出现相应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坠床等潜在风险,临床不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对症护理,尽可能减少疾病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预见性护理作用在老年痴呆患者后有无改善,现针对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2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1.2.1预见性护理的理论来源

预见是指人们对于一件事物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以后,应用自己的想法或在日常生活中吸取的经验,对可能假设出现的风险隐患,提前做出对应的措施,从而来减少或者阻止风险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在临床中面对患者时,运用专业知识、临床经验等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尽可能避免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的迁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整体护理评估、护理风险识别、护理活动干预。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即患者个体的一般情况 (职业、经济水平、人际关系等)、疾病史(发病情况、合并疾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身体素质)、手术史、家族史、心理精神情况等,识别出患者所具有的高危因素可能会导致的不良事件,从而以潜在的不良事件为突破口,采取有选择性、针对个体的护理措施。整个过程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评估之后的预测、分析和干预。预见性护理重点启发护理人员自身的思想,及时解决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护理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一个预见性的准备,在预判之后,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前做好人力、物力的调配,及时与医生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医护之间治疗的默契度,减少莽撞护理,同时也防止或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伤害。预见性护理在多种疾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有效的避免患者风险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为家属及社会减轻了负担等,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并且实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态度和意识上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身价值存在感,目前已较多应用于临床的护理实践中。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及措施

探讨预见性护理作用于老年痴呆患者后,病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及风险发生率;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住院时间、焦虑状况对日常生活质量及认知有无改善。

1.3.2研究意义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以达到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地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促进患者保持自我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科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记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及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料理,随机将人数分为相同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当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3.4±2.6)岁。观察组当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68-77岁,平均年龄(73.6±2.4)岁,2组患者在病情程度,文化及诊断上无太大差异。

2.2具体护理措施

对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主治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过程,患者疾病可能诱发的并发症及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嘱咐患者及家属需要如何配合,患者入院后针对临床症状进行入院宣教,每天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有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同时遵医嘱开展对症护理、相关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房间消毒,同时护理人员要每天打扫病房卫生,保持病房清洁干净、通风;卧床病人每3天给予身体清洁,饮食上要保证患者摄入日常生活所需,定期测量体重等。对于观察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结合风险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2.2.1加强知识宣教

应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痴呆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指导及培训,可以以开会形式,个人查阅小组探讨方法,开展线上培训,或组织听专家讲座的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知识,让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预防为主的安全护理理念,擅于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主动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或提供及时的帮助,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2.2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受自身疾病的影响,会出现自我照顾能力缺陷,如生活懒散,不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不主动清理个人卫生,空间定向力差,不能自己主动进食,转移位置需要他人协助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很大程度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并影响患者疾病后期的预后,护理人员应根据评估表评出患者ADL能力,根据依赖程度的轻、中、重,为患者提供对应的护理措施。

个人卫生:首先评估住院患者的依赖程度,轻度依赖患者促进患者个人卫生的培养,指导并一次次教患者如何洗脸、洗手、梳头、漱口、并如何整理床,保持病床整体的整洁,冬日每3天协助患者沐浴,根据季节适当增减衣服,剪指甲、理头发、剃胡须保持仪容仪表等护理;重度依赖患者护理时应当协助完成。

饮食:评估患者进食是否有安全问题的发生,对患者饮食习惯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有一定了解,首先保证患者有无危险、轻松的进食环境,让患者的情绪处于放松状态,餐前指导所有患者进行洗手,餐具写病人名字做统一消毒,进食时根据名字发放。进餐中护理人员首先让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进行开会式进餐,也需要设置照顾桌,方便护理人员观察到患者进食的多少及有无其他反应;对病情波动较大、精神兴奋、暴食、厌食、藏食、等进食和普通吃饭有区别的患者,护士应该教会进食的步骤,告知进食的大概速度,给固体食物的时候,一定不能给液体汤汁,避免患者全部咽下却不正确咀嚼而窒息,不提供煎炸高热量且硬度过高的食物,给予特殊对待;注意在病人吃饭时间时刻注意患者进食有无变化,知晓患者进餐多少,杜绝噎食的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有胃管的患者,一定要和主管医生一起制定患者进餐的量及所需营养,必要时请营养科老师会诊给予特定营养餐的使用,喂鼻饲患者时首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摇高床头45°缓慢推注,前后注意冲管,边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如有恶心及呕吐情况一定及时停止并告知医生;进餐后对患者回收的碗筷一定注意清点。

睡眠:睡眠好坏是评估精神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评估患者的睡眠问题是否需要药物介入,如有夜间入睡难、昼夜颠倒、早醒等情况,应及时给予干预,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室内始终不能有影响患者休息的杂音,及早关电视,为入院患者有一个好的睡眠环境[1],病房空气不能有影响呼吸道的刺激性气味,光线适合老年人自身休息条件,温度在18℃-22℃,湿度50%-60%;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白天安排患者多参加一些团体的康复治疗、打麻将、广场舞等娱乐活动,午间根据患者每天夜间入睡情况调整午休时间,晚间21:00指导患者洗漱后让患者卧床酝酿入睡,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做锻炼运动,不安排刺激精神的活动,不可饮用有提神醒脑的饮品如咖啡、茶等,睡前应控制饮水量,减少反复上厕所,给予患者助睡眠的护理,如泡脚10分钟、饮用适量牛奶,保持全身放松;如各种方法使用后,给予劝告,最后仍然效果差时,应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帮助睡眠的药物(凌晨时不再服用),夜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的力度,注意患者入睡质量、睡眠姿势及被子是否遮盖正确。

排泄情况:护理人员应每日询问患者大便情况并做好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和活动较少导致的便秘要正确给起解决方法,防止出现肠梗阻,在便秘患者食物中增加高纤维的食物、和促进消化的水果,每天饭后护理人员在餐后给患者腹部进行10min左右的顺时针按摩,3次/日,对于3天及以上无大便的的患者,应评估近几天患者的进食情况,如进食可,要及时用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注入肛门直肠或严重者灌肠;观察患者一天的尿量情况,鼓励患者在白天可以多饮水,注意水果蔬菜必要的摄入,出现排尿困难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可让患者听流水的声音,可用温热水刺激尿道口,同时顺时针按摩下腹部膀胱处,并在按摩过程中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下腹部,观察患者有无尿液排出,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尿管;对于大小便无法自我控制的患者要有特殊护理,提醒医生患者目前情况,加强皮肤护理,并及时更换床单衣裤;有排泄不如厕习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排泄的时间规律,及时协助患者如厕,尽量让患者掌握正确如厕的方法。

2.2.3加强安全护理

患者安全护理:患者安全是精神病人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医院等级评价的重点,护理人员应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将有自伤、自残、情绪低落风险患者的病房需要安的离护士站近;有严重冲动、杀人风险的患者安在单独的隔离房间;暂无风险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安置在普通病房,尽可能不让意外事故发生。护理人员交接班时,每间病房做到交接清楚,对患者人数做好点名,发现人数出现问题时,一定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及领导,对患者活动范围展开查找,必要时查看监控或报警,以防止病人出现任何意外。伴有强烈自罪感、厌世感、幻听、幻觉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护理人员应对此类患者做到重点的床前交班,全员知晓,对在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首先加以阻止并给予劝说,心理辅导,转移注意力,给出患者多个选择性的应对方式;如劝说后患者情绪仍然激惹,应告知医生,遵医嘱是否加以保护性约束,约束时应当做好家属沟通工作,约束带松紧要适度,一般以1-2指松度适宜,注意观察患者循环情况,护士应对该类患者每15-30分钟观察约束带一次,注意松解保护性约束让患者放松肢体,约束期间仍要保证患者进食、进饮适度;必要时要全天监护。

意外安全管理:因为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记忆功能下降,评估患者可能的受伤因素,在为老年痴呆患者更换卧位时,首先确认患者四肢所在位置是否放置在安全区域,放下床档为患者翻身时动作轻柔,肢体保持功能位,注意加强病房巡视,防止坠床事故发生。老年痴呆患者因为年龄因素和多种疾病影响,极易发生跌倒,病房物品应尽量简洁,让患者熟悉病房物品摆放位置,尽量不要给患者穿拖鞋,防止滑倒;起床时要做到起床三部曲:睁眼后也要平卧三分钟,被窝坐起来以后要坐三分钟,穿好衣裤以后在床边静坐三分钟;上卫生间时注意抓好扶手,注意病房门锁安置为锁扣门,防止病人上厕所时锁门;卫生间安置防滑垫;告知患者如果发现头昏、心慌情况应立即蹲下,护士应做好周血压的监测及记录,发现异常血压应及时告知医生;对于跌倒高危患者应及时在床头卡位置标记,并在左肩衣服上粘贴防跌倒标识,做到班班交接,高危患者的活动应在护理员视线范围内进行。

物品安全管理:患者入院后,作好家属宣传工作,不让患者自行保管玻璃制品、锐器类、绳线、大量现金、通讯工具、各种首饰等,住院患者的指甲刀、水果刀、剃须刀、剪刀、针线、打火机等日常用品由护理人员统一管理,护理人员定时做生活护理,吸烟患者每天定时在制定区域由护理员点烟,直到烟熄灭完后由护理员送回病房;使用拐杖患者应尽可能换为助行器,防止患者疾病发作,伤害他人;老年患者感知觉减退对水温的敏感程度较弱,即避免患者使用热水袋等保暖设备;为避免患者烫伤,开水房钥匙应做到专人保管,温水瓶由护理员固定在安全位置保管,患者饮水时,一定做好水温评估,避免将开水直接给患者;对于急性期住院患者入院后,尽量协助患者脱下衣裤洗澡,收查身上的危险物品,由护理员代为保管或者让患者家属带回,一定做好家属解释工作,告知物品保管的重要性,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环境安全管理:病房设施应单一,质量较好,定期检查。病房墙面应光滑,不能有钉子、玻璃或拉绳,防止病人对物品做其他用途,病床2楼窗户开始安装封闭铁栏杆,定期检查病房物品是否有损坏并找专业人员及时维修,维修时尽量让患者在外活动,一定告知维修师傅维修过程中保管好工具,维修结束后清点工具;禁止患者随意游荡进入病区办公区域、或杂用间等,做到随手锁门;病区内电源插座不应袒露,应安置在患者接触不到的地方,必要时上锁;凡有患者活动的区域都应该有护理员协助。

2.2.4预防患者压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老年痴呆患者来说,皮肤护理是重中之重。杜绝患者皮肤长期处于一个姿势,鼓励患者每天下床坐椅子,对于卧床压力性损伤低危患者(Braden≥13分)患者应协助2小时更换体位1次;若患者病情不稳定可1次/1小时给予受压部位的减压;为患者更换卧位时不能使用拖、拉、拽、扯的方式进行翻身,可以双人翻身,尽可能的减少皮肤剪切力和摩擦力,皮肤一定保持清洁和干净,及时清理排泄物,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保持床单元平整、无潮湿,冬天皮肤干燥时及时给与油膏涂抹皮肤;压力性损伤高危(Braden≤12分)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填写患者实际翻身体位,尽早使用气垫床、翻身垫,并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适当,做好体位管理、皮肤清洁,受刺激湿润区域使用皮肤保护物等,病区护士人人知晓;当皮肤已经发生压疮时应告知医生,并请伤口造口老师会诊,针对压疮皮肤进行针对换药治疗。

2.2.5用药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用药多样,加强药物管理[8],药物由照顾者保存。痴呆老年人经常会忘记吃药或者乱吃药等情况的发生,所以,老年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身边,对于轻度依赖的老年人服药时可以在集中室由护士在特定时间统一一个人对照药单发药,护理员协助患者饮水送服药;部分患者或出现幻觉、多疑、被害等症状,以为药物是毒药,拒绝吃药,此时需要护士耐心劝说,为病人说明原因,必要时可以在患者食物的底部放置药物,注意和饭菜混合,避免患者发现;服药完以后,让患者在此区域静坐30分钟,多饮水,并且最后5分钟时,让患者张开嘴巴,防止病人舌下或口腔藏药,对于重症老年人吞咽减弱的,应当将药物碾磨成细粉,必要时溶于一定水中送服;注意观察患者服药以后有无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2.6防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共存,其中因为老年人行动力的减弱,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所以诱发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老年患者噎呛实验结果不同,进食时极易有呛咳及误吸发生,出现吸入性肺炎,长期的卧床演变成坠积性肺炎,为了减少感染,护士应每天做到房间消毒到位,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房间做到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左右;根据卧床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每天鼓励并指导患者咳嗽的正确方法,定时翻身为侧卧位,有利于痰液流出,使用正确的拍背方式,手掌成弓形,掌握节奏的由下向上拍打患者背部,每次3-5分钟,注意避免拍打过于用力,避免饭后拍打;对于患者能尽量坐位的避免一直采取卧位;白天应鼓励患者少量多次喝温水;必要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如症状未有缓解,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口服祛痰药或静脉滴注对症治疗;患者处于老年期血液流速较慢,长期不活动会增加患者得静脉血栓的几率,所以护士应对照顾者做好患者饮食宣教,包括少吃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卧病在床的患者下肢给垫上25cm左右高的气垫,有利静脉回流;肢体出现瘫痪的患者注意对小腿进行按摩,加速血液回流;老年痴呆患者对于食物的认知有明显的下降,所以患者极易进食不净的食物,从而导致腹泻,首先将患者餐具、洗碗巾做到单独浸泡消毒,饮食上做到清淡,不能进食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观察患者意识、嘴唇、及尿量多少情况,如果有所减少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若是患者经口摄入困难时,要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维持患者身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因为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2.2.7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彻预见性护理的整个过程,新入院的患者要有包容的心理,不要持批评的态度,不与患者争论病态表现是否是因为疾病的原因,要以劝导患者安心住院为主要的目的,使患者对新环境尽快适应,消除内心的焦虑、害怕、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轻度痴呆患者主动热情的介绍病房布局、基本的患者作息、家属来访制度和安全制度,给患者介绍病友认识,让患者消除孤独感,与患者交谈时要擅于利用开放式谈话方法,让患者主动告诉你更多信息,从中了解患者病情特点,对于不配合的患者,掌握病情特点,避免提及容易引起患者情绪激惹的话题找到适当的交流方式,对于不能交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非语言方式,如经常查房时仍然主动询问患者或患者握手、鼓励性的拍肩等,让患者感到自己未被特殊对待;对于住院患者经常查房,深入接触患者,知道患者疾病情况和心理的想法,不同患者要有不同的心理指导方法。如有关系妄想的患者,表示同情和安慰,采取目光接触,简单发问,了解患者的兴趣程度,对被害妄想患者,应当加强巡视,最好至于单人的隔离房间,并且身边无危险物品,防止患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于躁狂患者,应当适宜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约束;对于出院前的患者给与心理护理是复杂的,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出院前的患者心情一定是复杂的,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尽量从病人熟悉的病友中寻找出康复效果较好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没有焦虑感、恐惧感,有一个战胜疾病的心,与患者一起制定出院以后的修养计划,并做好家属的出院指导如家庭的支持、用药宣教不要激惹患者情绪等,并告知家属患者活动范围应尽量小,做好小区登记,科室每个月应做好相应的回访记录。

2.3临床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主要包含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患者家属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于活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选择ADL量表进行评价,精神状态则需要MMSE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制匿名回访问卷询问家属有无不满或有无建议等,针对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646.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