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音乐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出现的音乐要素.奥尔夫曾说过:“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音乐旋律的基础部分是节奏,且不能脱离节奏而独立存在。”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小学阶段对孩子而言,是养成天赋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当中,加强节奏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主要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认识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为一线教师节奏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教学方法
Abstract
In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sic, rhyth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but also the earliest musical element. Olf once said: ” The first element of music is rhythm. The basic part of the music melody is rhythm, and it can not exist independent of rhythm.”So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rhythm in music. Primary school is the best time for children to develop talents. In the music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trengthening rhythm training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usic,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students’ music quality.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method of rhythm training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and understands the importance of rhythm training.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we can improve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hythm training of front-line teacher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rhythm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前言
随着国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也随着浪潮逐渐发展火热,被各学校予以重视。同时,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已经被很多学校列为首要教学目标。节奏元素是组成音乐的重要部分,它是从古希腊的词汇中演变而来,在古希腊节奏一词中常常被用来表示事物的运动变化。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组成人身体结构的骨架一样,是撑起整个音乐基础结构的存在,同时节奏的快慢又像人体的脉搏一样,赋予音乐活力与灵感,所以节奏所扮演的角色在音乐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小学时期不仅是学生开始学习系统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身心健康发展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中对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对于促进学生音乐创造力、音乐感知力以及音乐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黄金时期,抓住对于学生音乐教学的节奏相关教学与练习是尤为重要的。所以高效的节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悟进行充分体会,同时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快速的激发出来。
音乐中高低起伏的旋律、动感的节奏风格促使音乐发展成为一门最具有独特韵律的艺术,音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用自身的渲染能力使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欢快的音乐氛围里学生会手舞足蹈,被氛围所感染,在悲伤的音乐氛围中情绪会低落,引发沉思。在经过音乐课堂中节奏训练的系统学习训练后,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分析能力都会得到系统的提升,在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深度加深之后,学生们对于节奏的学习会投入更多的热情,以求得与音乐中的情感引发共鸣。节奏的掌握程度的深与浅决定着与音乐共鸣时的契机早与晚,为何在音乐教育中重视通过节奏来带动情感,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声的教育才能带来更深刻更明显的教学效果,节奏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会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并自主的去发掘音乐中潜在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在情感上的进化与共鸣,在节奏上体现出音乐的情感和内蕴之美,体会其中的奥妙。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1.1 结合趣味教学法进行节奏训练
1.1.1 游戏教学法
在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经常是对于教学中较为抽象的音符名称与时值进行直接的教学,只是单纯的对其含义与应用进行讲解,但这种教学往往都会取得一些反差效果,因为学生不能理解这些抽象地专业术语,又无法通过实践进行生活性经验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越来越觉得音乐课的教学内容索然无味,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久而久之对于音乐的兴趣也都被消磨殆尽。所以,现在的音乐教育模式都会基于此教学弊端出发,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出现,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们学到知识。对于年纪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法是最经常被教育人士广泛应用并得到多数好评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低年级学生正在不断发展的对未知探求的好奇心,把在音乐学习中的节奏训练融合在有趣的游戏中,通过对游戏的闯关、完成任务或者团队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在丰富多彩又有趣的游戏中完成每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则需要将游戏教学法的深度加深,课程细节的构思需要更多精力。
例如在一节课程为《圣诞节》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先进行了背景铺垫,之后引出麋鹿与圣诞老人的故事,对于课程任务中节奏型的学习与熟练运用,通过发放圣诞礼物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自主练习,在游戏任务中用三角铁、双响筒、沙锤三种乐器和三种节奏类型展现给大家,让学生们因为探索意识的作用自主去进行敲打听一听。
圣诞节到啦,圣诞老人(三角铁二分音符)正和他最爱的麋鹿(双响筒四分音符)为大家准备精美的礼物,新年钟声响起时,便会给每一位同学(沙锤八分音符)送去最棒的圣诞礼物。我们以每9名同学为一个团队,其中3名同学分别扮演圣诞老人、麋鹿和小朋友们,其他的6名学生两两一组分别对拿着三角铁的圣诞老人、拿着双响筒的麋鹿和拿着沙锤的小朋友一组,扮演角色的3名同学来进行打击节奏,其他学生则跟着同学的伴奏进行演唱,从而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团队合作,并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音乐节奏进行融合理解,通过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在游戏中用动作行为体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便体现了在游戏中进行抽象节奏训练的作用与良好效果。
游戏教学法的好处是规避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抽象性与无趣性,通过构建场景来使学生们投入到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教师关于教学主题的情景建构下,使学生的情感与思想都能通过情境的影响更容易投入到音乐中,更敏感的感知到节奏的变化,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加深对音乐中美的感受。换一句话说,相比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使学生自己主动进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中,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要求,硬性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师日常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经常运用游戏教学法来作为日常课堂或课下活动,不仅无时无刻对于学生的音乐启蒙思维大有好处,同时也可以维持或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学习与热情,通过不断的节奏练习逐步形成良好正确的节奏感知习惯。如果在辅以具有生活经验与内容的游戏,将会在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加深教学,学生会认为手到擒来,对音乐节奏学习的自信也会增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1.2 模仿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方式与内容上还是具有较大程度上的模仿倾向,因为涉及到的领域大多都是全新的内容,学生们暂未获得相关经验。基于此类发展特点,在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上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模拟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对于节奏的认识与学习,换一种方式来讲,就是使学生在感受节拍和乐器音乐的感受中对于音乐的节奏训练进行学习与应用。
例如在《东方之珠》歌曲赏析中,老师要首先对于要教授的音乐节奏进行模仿示范,将教学节奏片段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避免节奏的混乱,老师在对于节奏的示范的过程中,老师示范什么样的节奏型,学生就对应进行模仿,帮助同学们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老师也可以通过肢体对节奏进行动作示范。比如:老师拍手:××|××|,学生也跟着模仿老师拍手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拍腿:××××|××××|,同学们进行模仿感受八分音符的时值。还可以通过模仿生活中和自然中的声音进行对节奏的感知。对小鸭声音进行模仿××|××|,边走边叫。嘎,嘎,嘎,嘎。汽车喇叭的模仿:××·|××·|,嘀嘀,嘀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自行熟悉和学会了某种音乐节奏,还进行了简单的应用实现了节奏感的增强,并且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1.1.3 多声部教学法
对于任何领域方面的教学来说,兴趣的培养都是必要的一个关键步骤。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讲,兴趣的存在便能为音乐持之以恒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把教师的思维角度拉至与学生平齐,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思维特点角度为第一视角,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节奏上的多声部训练,以相关教材为起点,基于学生发展特点,围绕课程目标,沿着教学情境的铺设自然而然的将多声部节奏训练渗透当中,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架构起多声部教学法的概念与音乐素养。同样,在多声部教学方法中,游戏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以下是列举借以游戏的组织模式下的多声部教学法。
例如,音乐教学主题为《小青蛙找家》的节奏学习中,通过借鉴奥尔夫音乐中的十六宫格设立的小青蛙和青蛙妈妈两种角色开展课堂的节奏教学与训练,通过两声部的合作进行节奏练习并通过不同方向走迷宫的游戏活动教学方式,从中体现并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悦与快乐。又或者在音乐主题为《粉刷匠》的音乐节奏教学活动中,一种是喜欢先拍手再拍腿的开心粉刷匠,一种是喜欢先拍腿再拍手的快乐粉刷匠,通过两种音色的同种节奏型进行多声部教学,即凝聚了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又对课堂的气氛有所烘托。在《过大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营造出中国过年时的喜庆欢乐的场景,可以设立两种声部:一种是唱歌,一种是念白,在两种不同形式下的合唱方式能更大程度上将课程凸显出来,并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结合这些案例可发现,基于小学生的爱探索、求知欲强的特点,以及希望被尊重与重视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声部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对更多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搭建起更广阔更坚固的师生沟通的桥梁,同时又在课堂活动组织过程中,运用多声部教学法在学生不由自主的情况下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1.2 结合生活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基于生活经验的音乐节奏教学,因其来源是真正存在于生活之中,其价值却又高于生活,化抽象为具象,对于生活化案例经验融合的节奏教学,既能更丰富饱满的将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又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快和更易于对情感与内涵的感知,同时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便能自主对节奏予以感受并应用,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习惯,深化学生对于音乐教学中节奏的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与生活语言的结合,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学习所产生的结果会更持久,也会更深刻,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控,对各领域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攀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进行学习训练,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基于上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心理特点,相关音乐教师们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与知识,与课本上的内容交互融合,使课本知识更趋于生活化,更接近小学生思维能力特点,帮助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纳和学习,加深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在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比一般数学语文外语要生动有趣得多,这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歌唱曲目《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课堂学习时,教师进行了有趣简单的节奏创编的练习。首先教师要把班级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们互相协同合作进行节奏的创编。分工合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增加了课堂氛围的活力和生动。学生基于对生活语言的思考,每一组都编创出了各具特色的节奏编创作品。有的小组学生把原来的歌词套上了正流行的《小苹果》的节奏,有的小组学生感觉《甘洒热血写春秋》歌词比较难理解,便对歌词进行了改编——“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天天一起玩与笑,健康成长没烦恼”,借助这种诙谐有趣的生活语言,来帮助学生们对于《甘洒热血写春秋》节奏的理解与记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语言可以延伸应用到音乐教学里的节奏训练中。为了发展学生们对于基本节奏性的掌握与熟悉,也可以从生活语言中来提取节奏型.例如,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常常说到的一句口号:向前看起××××|可以看作是一个前十六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在生活语言中感知节奏的存在。也可以针对该节奏型×××××|×××××|×××××|,让学生们将自己熟悉的名字填写进去打招呼,例如王晶晶你好|李师师你好|张艳艳你好|,不仅对于学生生活语言进行了创造应用,还熟悉了相关节奏型,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并对于节奏感知与创编能力有所提升。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为了组织纪律,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将其进行填词创编,如:脚放平|手背后|睁眼睛|看黑板|,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秩序。
1.3 结合教学器具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的教学基于教学器具的使用效果也较为突出。因为教学器具的使用通常能够带来新的音乐,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教学器具创作的音乐直接可作用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创作的音乐节奏欢快活泼,学生们的情绪波动也会跟着节奏发展,创作的音乐低沉缓慢,尽管学生不知道是否是悲伤的情绪,但是压抑的感觉非常明显,这便证明了教学器具的使用,使音乐对学生的感情波动作用直接了当,表现出独特的渲染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创作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教学上,教学器具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演奏恰当的节奏来配合音乐,每一种教学器具都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为了使节奏的学习和训练更加有趣生动,在学生了解打击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的特点为学生编配伴奏性的节奏。例如:小军鼓:4/4××××××|××××××|;双响筒:2/4××|××|;老师进行打击伴奏同学们用语言“哒”负责唱出节奏型;或是老师同学们一起边伴奏边唱;又或是同学们进行伴奏老师负责跟唱;从而来了解新的节奏型,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对此节奏型的感受力又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演奏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在开始使用乐器演奏之前,先对于节奏型进行教学,达到学生们对于每一种节奏型都能够用拍手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唱出节奏型,之后模仿手中拿着乐器进行分小组演习,一部分学生演奏小军鼓为一组,一部分学生演奏双响筒为一组,每一组练习相对应的节奏型,当小组都已经练习结束后,一起进行二声部的乐器合奏。这种乐器合奏的方式往往是最吸引学生的演奏方式,因为单独拿出来一段节奏也可以进行伴奏,两种节奏合在一起也可以作为伴奏。
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反应主题上可以分成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是通过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过程本身产生出来的,而间接学习兴趣是指是因学习成果产生的兴趣。当对象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某种意义或者与自己有关系时,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自己能够考上某大学,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业任务支配自己去努力学习等。节奏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以及能力上的提升,对于直接学习兴趣以及间接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小学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学习不是注重于将多么流行与复杂的抽象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基于此时学生的发展特点,激起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中节奏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每一个领域的学习想要达到持之以恒的态度,都要有兴趣作为加持,作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小学过程中的音乐教育的节奏教学是为了学生们在以后的成长与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拥有坚实的基础,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够影响学生们的观念形成与审美能力,所以说该阶段的音乐教育的节奏教学是重中之重。通过丰富多样的节奏教学,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学习之路买下发芽的种子,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感知,不断加深对于音乐的热爱与推崇,在节奏中挖掘音乐的艺术之美。
2.2 有利于培养节奏感
节奏具有能够把音乐中音调等相关要素进行组织整合的功能,节奏感的才能发展不仅需要有生理基础在内,还要有内在的感情基调进行作用。有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很多人便是因为这个原因。由于节奏能够对音乐中各种要素进行整合,所以说节奏感在音乐才能发展中不可或缺。节奏感的掌握程度的深与浅决定着与音乐共鸣时的契机早与晚,为何在音乐教育中重视通过培养节奏感来带动情感,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声的教育才能带来更深刻更明显的教学效果,节奏感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会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并自主的去发掘音乐中潜在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在情感上的进化与共鸣,在节奏感上体现出音乐的情感和内蕴之美,体会其中的奥妙。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节奏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生在音乐中能感知到节奏的变化,以及节奏所带来的情感渲染,那么对于整首音乐的分析体会也会更深一层,只有有了较为敏锐的节奏感的掌控,才能去感受到每首歌的节拍变化,透过节拍的变化过程去挖掘音乐内蕴以及意义所在。对于班级教学过程而言,节奏感的发展因人而异,这便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对于节奏感稍差的同学予以特别的节奏训练模式,对于节奏感较好的同学以提高能力与情感共鸣为主,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齐头并进,良性发展。节奏感的掌握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教师如果期待学生能够达到与音乐情感达到高度共鸣的状态,以及能够独自进行分析的能力,音乐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
2.3 有利于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关于音乐创造力到底是怎么来,很多人存在深深的误解——以为音乐创造力皆由天生。莫扎特能写出这么多伟大的作品,因为他是天才;霍洛维茨能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因为他是天才。源源不绝的音乐创造力并非凭空得来,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莫扎特生活在音乐世家,自己的父亲又是很好的教育家。每天在音乐中生活,听了无数的音乐,这些就是他的见识。见识越广、创造的条件就越充足。孩子听了音乐,可是听不懂。教师应设计从简到繁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分辨和模仿所聆听的音乐节奏,并引导他们思考。对不同音乐节奏的分析就是在一步一步地建立学生自己的“工具箱”,或者“素材库”。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幼儿园便接触到音乐了,但是幼儿园的音乐相对来说注重的是对于幼儿注意力的吸引以及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节奏的学习是为了打下坚固的音乐知识基础,为学生们未来的音乐创造发展提供能力保障,推动对于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音乐节奏的训练与学习,会使学生整个人的思想与气质发生变化。通过节奏分析内涵,音乐课堂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和能力发展也会是学生未来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