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术AI:论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

摘要

随着近几年对医药行业的重视,我们对每种药物都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大部分药物都有不同的功效,更甚有的药物对同一机体,同一方面有着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黄芪就是其中一种对机体有着双向调节作用的药物。

黄芪是一种可以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黄芪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和作用;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托毒疮痈,固表止汗。本文通过对黄芪这几个方面功效作用的研究与分析,发现黄芪既可以升高机体的血压,也可以降低血压;既能降低机体的体温,又能使体温回升;既能向外向上升举阳气,又能向内固表止汗;既能促进便秘的人排便,又能让腹泻的人止泻;既能治疗未溃破毒气内陷,又能治疗溃烂出现感染。黄芪对机体的升温与除热,托毒与敛疮,排便与止泻,降血压与升血压等几种功效,从而论述了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

黄芪功效虽多,但因为其的双向调节作用,不同剂量有着不同的功效,因此大剂量使用时,需要多加注意。同样的虽然黄芪功效很多,但每次使用的时候最好还是找医生咨询再服用。

关键词:黄芪;双向调节;作用

1引言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生活实践和总结的瑰宝,近几年,随着临床中药学的应用发展,国内外对中药研究更进一步,认识更加全面,通过研究黄芪在临床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以点窥面,为以后能够安全,合理,全面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医疗,保健,产业有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周边生活,身体健康也离不开中药。

2中药的双向调节

2.1中药双向调节的定义

近几年来,临床中药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广。中医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医学发展的独一无二。关于中药双向调节的理论,这在世界领域还是前所未有的医学发现,也是近代中药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和重点项目。什么是中药的双向调节呢?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中药具有两种相反的药用价值机理,既可以降低疾病的不良数值,也可以反向作用让疾病不良数值升高至正常水平,这种对高与低,一种病症的两种相反的药用作用,我们称之为双向调节。

2.2双向调节的中药

双向调节功能是黄芪的药性特点。查阅中医典著会发现,具有双向调节的中医药材不在少数。而具有这一药性特点的中药,是怎么产生双向调节功效的呢?通过大量的药理实验可以得出两个原因。一是,这种具有双向调节的中药材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性要素成分,而服用时,在人体内的成分会相互产生不同的作用;二是,这些要素成分之间具有较强的拮抗机制,也就是说,一种中药,当服用不同剂量时,会产生相反的药用效果,比如黄芪在服用三十克以内时,可以用作降低血压,而当服用量为六十克以上时,则多用于治疗低血压。

再者,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合物,不同化合物有不同作用,相反的化合物则对同一机体,同一性状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这样就有了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例如益母草能调节月经和止血,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白术既能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川芎小剂量能使受孕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1]金匮肾气丸不仅能治疗尿少水肿,还可以治疗多尿或夜尿;参苓白术既能改善大便秘结,也能治疗大便稀溏。

3黄芪产地分布及中药概述

3.1黄芪产地分布

野生黄芪多采集为甘肃生长分布地,生长在我国甘肃北部。海拔通常为从800米海拔至海拔1300米以下海拔之间的半干旱和贫瘠干燥山区。土壤则表现多为山地沙质壤土[1]。黄芪品种黄芪黄芪生性稍喜甘凉,有着相对的较强抗寒耐旱能的和中等耐湿的早耐寒抗旱能力,但怕受水涝。由于野生黄芪发育习性多为多年生半落叶深中木质根系植物,所以进行人工土壤种植或栽培野生黄芪时,要求其种植地块土壤一般要疏松深厚,呈酸性较高微强酸性,土质应肥沃且疏松,微砂质土壤最佳[2]。

黄芪适合栽植生长在土质肥沃的土壤环境中,根系可以上竖直生和或向下斜平行地生长,根的长度直径均可均可超过直径为1.5米的和或以上,俗称黄芪为”鞭杆黄芪”,产量亦甚高,质量为上乘。但如栽培选择在一般土质,或者积水问题沙质土地,栽培的黄芪的植株成活率也偏低。即便选用已灌成活水秧培育的栽培品种黄芪栽培,植株长势仍瘦弱,产量仍极甚低。相传,黄芪的名字来源于一位救死扶伤的老人,他一生行善积德,开采中草药,免费为老百姓治病,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名叫“黄耆”的老人,就将这种常用的中医药材命名为“黄芪”。意为让黄芪造福于更多的需要它的患者[2]。

3.2黄芪药用部位

大部分黄芪是用根或地上部分用药,没有标准可用部位规定。黄芪是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多花黄芪及同属多种植物通过干燥后,也可全草入药[3]。

3.3黄芪性味归经

黄芪性甘,生用微温,蜜炙性温。归肺经、脾经。黄芪是甘肃省重要的中药材,对于黄芪药用价值的开发,并不仅仅是针对于黄芪用药,以黄芪的药用价值为核心的产业链开发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在对黄芪安全性的考察,实验和研发上可以得出相关黄芪提取物的研究数值报告,实验结果显示,黄芪的各种提取物都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黄芪为主要成分制作而成的保健食品,也能够起到较好的强身健体之功效,3.4黄芪功效

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肾气,固表生肌,同时祛除水邪之功效,所以常用于气虚乏力,盗汗,自汗,小便难,脸色蜡黄,半身不遂,消渴,手脚冰凉,肾阳虚弱,吃得少,血痹肢麻,久泄或便溏,中气下陷,久咳虚喘,气虚水肿,气虚发热,气血不足引起的溃久不敛或者是疮痈不溃,脾胃虚弱等症状的患者。4黄芪的双向调节作用机理

4.1对血压血糖的双向调节

黄芪在临床上的双向调节药用价值体现在既能调节高血压,也能升高低血压。中医临床对黄芪的应用中,一般会以黄芪用药的剂量作为病症的标准,当患者是高血压时,黄芪的临床用药一般为一次剂量三十克以内,而一次剂量服用量为六十克以上时,多为升血压的药用价值。黄芪多糖的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化合物是常见的另一种有机天然类大分子生物成分。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于其内在药理生化活性分子原理、分子微观结构机理方面的基础药物应用研究方面都相对较为全面。现阶段,作为主要来源报道与发现利用过成功的黄苠多糖及其化合物种类共有9种。黄芪多糖的天然提取物还具有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和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病毒,抗衰老等作用,以及其它具有治疗各种药物或代谢中的紊乱型疾病作用的生物功能。

4.1.1调节低血压

低血压是相对于高血压而言的,对于低血压的临床判定,在中医学上,低血压会表现为机体的发乏力,畏冷,睡眠质量低,并且经常伴随心慌,气不足的症状,虽然患者不会感到头晕目眩,但在中医学上认为,这些症状都属于中医上的“眩晕”范畴[5]。

而在中医学上的判定相应的诊断是,低血压的病理学原因,导致低血压的根源是机体的劳累,思虑过度,或者经常熬夜,会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脏器运行乏力,当机体气与血运行受堵不畅时,低血压就会产生。而这个时候的治疗,在中医上认为,应该用温和的方式进行,黄芪性温补气血,食之能够健脾益胃,同时,当黄芪和老参,山药茯苓等温补中药一起服用后,可有效促进机体的补气益肾升阳之功效,从而促进血压恢复正常标值。4.1.2调节高血压

高血压并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但不管是那种类型的高血压,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老年人机体运行自身就弱,而年轻人患高血压,多半为原发性遗传性所致,这种类型的年轻人,在机体上同样存在遗传性的气血运行不足。

对黄芪进行药理分析可以发现,黄芪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钙,铁,磷等,同时,黄芪还是天然的药库,其胆碱,蛋白质,叶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也是十分丰富。通过服用黄芪,其自身存在的微量元素可以扩张人体血管,打通血管淤堵,提高血管运行活力的作用。当气血运行顺畅了,血管的压力便会减轻,同时黄芪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实现机体利尿功效,当身体的容量和负荷降低了,血压自然就正常了。当然黄芪只是有一定降压的功效,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医师嘱咐吃药。

4.1.2降血糖

通过对糖尿病二型的实验大鼠进行黄芪多糖干预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对于降低大鼠的空腹期血糖具有显著效果,研究对象为T2DM大鼠,这可以表明,黄芪多糖与可数的几类植物多糖对比下,具有明显的降糖能力,加之对于实验大鼠的实验结果,可以基本表明,黄芪多样能够有效实现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及恢复能力,对机体免疫力的提升效果明显。

最令糖尿病患者恐惧的便是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最终不知道会结束在那种疾病上,而黄芪多糖对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无疑也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起到一定的预防及控制的效果。这里需要提出的便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病,或者尿毒症。在医学上我们认为,这种并发症的产生,是由于肾的组件受损,病变所致,比如肾血管,肾小球硬化或者微循环出现障碍等等。在对实验大鼠的病理研究实验中发现了黄芪多糖很令人震惊的功效,那就是它能够具有明显的抑制肾相关组件NO增高,并降低二型糖尿病大鼠自由基活性能力的效用,而且,在抑制不良运行参数作用的同时,还能很好的保护肾功能。

4.2对体温的双向调节

4.2.1降低体温

黄芪主要作用是可以补气益气,如果是气虚引起的低烧,就可以通过吃黄芪除热泻火降低体温。黄芪也可以升举阳气,如果是阳气不足引起的手脚冰凉,就可以通过吃黄芪升高体温。而又因为黄芪具有机体双向调节的功能,当机体体温运行失调,黄芪能够辅助机体升温,也能够降温。这便是黄芪的泻火功效。比如一个发低烧的人,其导致低烧的原因,从中医上看,就是因为气虚所致,所以及时适量的服用黄芪,就可以达到补气泻火的功效了。正如我国的中医药学典藏之作《内经》中记载的“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甘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之。[6]。”

4.2.2升高体温

畏寒可以说是人的机体普遍的一种运行特点,身体喜欢温暖的环境,对偏冷的环境有着自然性的排斥。对于我们自身的机体运行环境而言,当出现一年四季,手脚冰凉的情况时,一般可以认为这是机体阳气不足所致。气血两虚,温煦不足,肾阳虚弱。“阳虚则外寒”。自古黄芪就有入肺经之语,我国千年的中医药学文化告诉我们,气虚之人,阳气不足所致,而如果想要身体犹如温暖的阳光般,那就需要以黄芪入肺,补气,给身体注入热量,让机体升温才可以。

4.3对气的双向调节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因此气虚引起的多汗症病人,可以用黄芪来益气固表止汗,让汗液疏泄正常。黄芪能益气升阳,黄芪能引导气机向上升起,故黄芪也可以用于中气下陷,升举阳气。

黄芪是中药临床用药的常备药,中医讲究气血运行,黄芪恰恰主攻气血。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在现代化的实验诊疗环境中,再降黄芪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实验。结果发现,黄芪中的黄芪醇提取物等对实验寒凝型和气虚型血瘀具有明显的医学干预能力。

这两种黄芪提取物可以对实验大鼠的气血问题产生体外的血小板凝聚,从而使导致气血瘀堵的红细胞降低其压积与电泳速率。对实验大鼠的一系列气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黄芪醇提取物与黄芪水提取物,对大鼠的气血改善效果明显,可以表明,黄芪能够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气血运行能力,其作用机理与机体血液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实验并未表明黄芪临床机制用途是否与细胞和分子有关,所以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能够研究出黄芪更完善的药学作用机体链。

4.3.1固表止汗

当自身出现体质虚弱,体表不固从而引起的自汗时,黄芪可以起到止汗的作用。黄芪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相配伍,可以起到滋阴止汗的作用。

4.3.2升举阳气

黄芪又可以升举阳气,所以对于一些痈疽疮疡而无汗之证,用黄芪可以能通过升气从而让邪气随着汗液排除。对于一些中气下陷的症状,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等,黄芪可以通过其升举作用让内脏归位。黄芪擅长补中益气,是补气升阳的要药。

4.4对排便的双向调节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因此气血两虚,脾虚引起的腹泻病人,可以用黄芪来益气固表,固脱敛汗,止泻。黄芪擅补气,可以食用黄芪来治疗一些气虚型便秘。

4.4.1治疗腹泻

黄芪补气固表,固脱敛汗等作用,因此对于脾虚,气血两虚引起的拉肚子有一定的作用效果。

4.4.2治疗便秘

便秘的产生与气虚有很大关系,而气虚的人通常体质都比较弱,脾胃功能不佳,体质畏寒,所以,可以适量服用黄芪。黄芪是一种具有补气,健脾功能的中药,对于脾胃功能运行较弱的人,使用黄芪可以促进脾胃及消化系统的运行顺畅,同时也可以补气强身,有效根治大便不畅的问题。

4.5对毒疮的双向调节

黄芪具有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凡是患了疮痈,正气不足,无力生长肌肉将毒邪排出的,都可以用黄芪来收敛毒疮。黄芪常用于补中益气,而气可以生血、行血、摄血,故黄芪可以补气血,促进伤口恢复。对身体免疫起调节的主要作用。前人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表明,黄芪等甲苷药物对于增强机体内免疫系统调节作用有着多种的不同性质的主要作用。其中黄芪等甲苷化合物对于增强血管通透性机理研究发现,黄芪等甲苷衍生物能够暂时制止了组胺等引起炎症的血管,及其内侧的细胞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此外,黄苠甲苷还对结核杆菌病毒有着积极促进吞噬的作用。另外黄芪三甲苷酶还能具有明显促进人体抗体细胞的正常产生,提高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抗原的特异性产生效率等治疗作用。

4.5.1治疗未溃破毒气内陷

当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衰,尚未溃破者时毒气内陷,可以通过使用黄芪这种具有补中益气之品达到我们扶正以祛邪的目的。促进感染化脓溃烂,从浅表处恢复。

4.5.2治疗溃烂出现感染

创伤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后,就形成疮疡。它容易长在体质差、气血不足的人身上,大多会反复不愈。出现发烧甚至低烧不煺,伤口化脓,嗜睡甚至昏迷,这种情况下机体就需要滋补气血。黄芪擅补中益气,气旺可以行血,生血,摄血。因此可以用黄芪和党参,当归配伍起来,从而实现敛疮生肌,如十全大补汤。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069.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