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

雪花片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其受到多方关注。但是在幼儿园实际指导中仍存在许多制约教师更好指导的现实因素。本次研究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昭通市L幼儿园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雪花片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现状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幼儿园实际活动为立足点、以大班雪花片游戏的特点和教师指导策略的价值为理论依据,对大班幼儿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的指导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在游戏中教师为什么要指导、指导策略是什么以及指导什么这三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教师在大班教师雪花片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对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的分析,发现在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存在以下问题:(1)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幼儿视角;(2)指导内容重游戏“成品”呈现,轻过程体验;(3)有效游戏时间不固定,雪花片材料更新慢。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保证充裕的游戏时间,增加材料的流动性、层次性;(2)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制度;(3)教师树立科学的指导观;(4)反复实践,加强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能力;(5)加强家园沟通,取得支持。

关键词:雪花片游戏;大班幼儿;教师指导策略

ABSTRACT

As one of children’s favorite games, snowflake game has attracted many atten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actical factors restricting teachers’ better guidance in the actual guidance of kindergarten. This study widely refer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selected Zhaotong L Kindergarten as a case study, and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 guidance in Zhaotong L Kindergarten through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activities of the kindergarte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of the guidance strategy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game, includ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why the teachers should guide in the game, what is the guidance strategy, and what is the guida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uidance of snowflake gam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guidance in the snowflake gam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the teachers’ guidance strategy in the snowflake game: (1) the guidance is centered on “teachers” and lacks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2) the guidance content is presented on “finished products” with light process experience; (3) the effective game time is not fixed, and the snowflake material is updated slowl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1) ensure the sufficient game time, increase the mobility and hierarchy of materials; (2) establish a perfec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system for teachers; (3) teacher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guidance view; (4) repeated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bility of teachers in snowflake games; (5) strengthen home communication and obtain support.

Key words: snowflake game; big class children; teacher guidance strategy

引言

近年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幼儿教育指导文件的颁布,我国幼儿教育行业的实施趋向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建构游戏作为深受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成功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期间,幼儿操作简单的游戏材料更加形象生动、令人惊叹。开始搭建时,幼儿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搭建,搭建成什么样子。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无比投入;在大部分时间中教师巡回观察,尽量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故。偶尔会介入幼儿的雪花片游戏,经与教师沟通,发现产生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引起了研究的兴趣。

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教师指导雪花片游戏的现状,了解其在游戏过程中指导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善策略,为教师明确角色定位,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幼儿园建构游戏(尤其是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文献综述

1.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指示、教导”。学者郭婷(2020)指出“教师指导”是指在游戏前教师为幼儿开展游戏所提供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准备,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表现,判断介入时机从而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作品的点评激发幼儿游戏体验,学者张典认为“策略”指实现某一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

借鉴以上观点,本研究认为教师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在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为保证游戏正常进行;所提供给幼儿来自情感物质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手段的总称,包括元认知策略、选择策略、指导内容策略等。即在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为什么实施指导策略,指导策略是什么,指导什么。本研究所研究的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指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用何种方式帮助幼儿的游戏继续进行。

2.雪花片游戏相关概念

雪花片是幼儿园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常用的建构材料之一。它色彩鲜艳,体积轻巧,造型多变,既简单又实用,低成本,易创造,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雪花片雪花片活动是将雪花片运用拼插、连接、垒加等建构技能,通过组合变化造型的一种结构游戏活动,是一种细致、复杂的雪花片活动。当雪花片处于无结构状态时,只表现为素材,但当它通过拼插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形象时,会使雪花片活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大班幼儿因其独特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征,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好学、好问等表现。在雪花片游戏中提高了自主性和主动性,出现了更多的伙伴协作行为。

3.幼儿雪花片游戏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吴晓丹(2019)和刘焱(2020)等人认为雪花片游戏可操作、可创作、具有审美价值;丁海东认为雪花片游戏易认识,开阔视野。陈君认为,大班幼儿能够利用高水平建构技能,借助辅助材料,搭建出复杂的、呈对称性、具有立体结构的建构物,在这一时期幼儿能自己计划、实施、反思自己搭建过程。吴晓丹认为,大班雪花片游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社会性、复杂化加强等特点;大班幼儿游戏材料选择的多样化;能够模仿生活中建构材料;建构技能逐渐提高向着精细化发展。

幼儿雪花片游戏的时间长短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教师指导策略的实施,幼儿的建构水平、建构作品不一。国外学者认为越是复杂的作品需要更多时间。我国学者张莹、华爱华在研究中发现大班幼儿需要最少建构时间约为20分钟,但大班部分幼儿会特殊偏爱建构游戏,对于这部分幼儿需要提供至少30分钟甚至更长的建构时间。 

刘炎指出,幼儿对雪花片的操作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再造,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简而言之,雪花片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体验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同时还可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立体空间的发展。

4.大班教师指导策略的相关研究

刘焱(2020)根据教师干预的环境将指导方式分为:直接介入、以材料媒介的介入、以游戏伙伴身份的介入。根据教师是否使用语言分为语言和非语言干预。华爱华认为教师观察指导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识别材料的技能;结构操作的技能;结构分析的技能等方面。除此以外,她认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指导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分。学者胡新宁(2019)结合雪花片游戏的元素及幼儿游戏特点特征,认为雪花片游戏的指导内容通常包括游戏规则、游戏材料、游戏情节、拼搭技巧、建模布局,学习质量。显而易见,国内外学者认为指导策略即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适当介入、指导具体内容等,教师只有对指导策略有科学正确的认识,才可以实施出适当策略。

华爱华(2019)指出教师参与雪花片游戏的程度,影响幼儿游戏的进度。黄人颂(2021)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表明,教师直接灌输式的指导可短时间内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但长期而言,该指导方式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效果并不明显。在游戏指导中教师以“儿童为本”理念,充分挖掘一切隐含教育价值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指导幼儿。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国内学者从雪花片游戏的整体性出发认为雪花片游戏具有可操作性、可创作、可审美、可拓展思维等特点。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复杂化,生活化,合作性逐渐增强,大班幼儿不仅因为对建构游戏的喜爱程度而且会随着建构游戏的难度和挑战性的提高从而需要更多建构游戏时间。本研究认为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点,灵活使用指导方式参与。可激发幼儿动手技能,给与幼儿良好的游戏体验。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是大班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具体调查对象为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幼儿、幼儿教师。

1.2 文献法

在文献搜集阶段,搜索“大班雪花片游戏”为关键词,共有181篇相关文献,其中大班雪花片游戏有23篇,指导策略的相关文献有15篇。高级检索:“雪花片游戏、教师指导策略”关键词,共有20篇相关文献,其中指导策略6篇。研究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居多。大班雪花片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相关文献2010-2020有17篇;2020-今11篇。本研究通过多种文献检索途径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对各类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整理。以此文献为后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建构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基本研究思。

1.3 访谈法

在对非参与式观察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后,借鉴学者李金美的大班雪花片游戏教师支持访谈提纲制出本研究访谈提纲。本研究采取的方式是结构性访谈(详见附录1)与书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昭通市L幼儿园4大班老师进行访谈,对教师指导策略实施的原因、教师对指导策略的认知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出现的现象等方面与教师访谈。本研究中指导策略是在雪花片游戏中教师使用什么方式,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目的是为了解问题及教师所使用该策略的背后原因,从而提出相应意见。

1.4 观察法

本研究选取昭通市L幼儿园的一个大班为观察对象,正式观察开始于2022年10月中旬,结束于2022年12月初,观察时长5周。本研究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对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的使用情景,包括指导的发起者、指导时机、指导方式、指导内容以及指导效果等方面。同时,根据实际观察和参考学者袁紫馨的幼儿园户外雪花片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情况观察记录表,制出观察记录表(详见附表2),对教师指导进行记录。通过观察,可以真实直观地了解到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现状。

1.5 案例分析法

本次研究通过搜集幼儿园大班雪花片游戏中最为真实典型的案例,主要以大班一个班级及班上老师为观察对象。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以视频、照片等形式观察并做相应的观察记录,阅读资料整理,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支持研究所的观点。目的在于了解大班老师在雪花片游戏中不同情形下的指导状况,并将雪花片游戏中指导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改善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状况。

2 大班雪花片游戏中教师实施指导策略的现状分析

5-6岁的幼儿正处于建构性经验积累,建构水平发展以及规则意识树立的重要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的幼儿面临步入小学这一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幼儿游戏时间并不多,大班幼儿游戏时间仅上午20分钟的自由区域活动时间。其余入园20分钟、午饭后20分钟分别是阅读,饭后复习学过的语言内容消食散步。午睡后的20分钟用来学习篮球,跳绳等运动锻炼身体。本研究包括幼儿每天20分钟的班级内雪花片游戏和每周建构室内集体雪花片游戏。

2.1 雪花片游戏指导中,教师对指导策略的认知

2.1.1 大班教师对“指导策略”的认识

本研究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解释教师对指导策略了解有限这一观点

问2:您用什么方法帮助幼儿继续游戏?

教师1:教师掌控游戏过程

教师2;给与幼儿时间,空间,机会,让幼儿自己探索开展游戏

教师3;给幼儿树立游戏规则

教师4;教师直接接入幼儿游戏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大班幼儿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过程对指导策略的认识范围狭窄。在雪花片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指导契机,并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会对幼儿的游戏水平、雪花片外形、产生兴趣与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高幼儿的雪花片建构能力。

2.1.2 大班教师对“指导策略”的态度

本研究根据观察和访谈阐述教师实施指导策略的原因缺乏科学性这一观点:

问1:在雪花片游戏中,您为什么要指导幼儿?

教师1:主动询问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指导

教师2:通过观察,从幼儿的外在表现开展指导

教师3:幼儿主动寻求帮助

教师4:教师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使然,指导所有幼儿

根据访谈结果可得,教师对于在雪花片游戏中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指导这一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认识。据观察发现,教师漫无目的的观察,很少发现幼儿在雪花片游戏中的真实表现。大部分老师会因为幼儿出现,不参与游戏,就某一类雪花片材料进行重复操作,游戏过程突发安全事故,违反游戏规则,以及在游戏进程中出现困难等原因时教师才会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有时教师发现幼儿需要指导情况,受游戏时长、有限的雪花片材料数量种类等多因素的影响,没时间指需要帮助的幼儿,没能及时有效地保证游戏继续开展。

综合几位教师的看法,教师有认识到在雪花片游戏中自己身份的重要性,幼儿的雪花片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支持的。不管出于哪种指导实施观念都意识到指导策略的实施对游戏的成功开展,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教师实施指导策略的态度有待改善。

2.2 雪花片游戏指导中,教师的介入时长

其中集体雪花片游戏有固定的时间安排表,而班级建构区游戏时间灵活。集体雪花片游戏具体时间由幼儿园统一安排,再由教师组织开展。班级建构区域活动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开展,每天1次,每次开展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由教师根据当日教学进度、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自行安排。

表2-1大班雪花片游戏时间安排表

类型集体雪花片游戏活动时间班级雪花片游戏活动时间
频次 时长1次/周 30-40分钟1次/天 10-20分钟

根据访谈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集体雪花片游戏次数远低于班级内雪花片游戏。集体雪花片游戏为幼儿园公共教室,有7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共同使用,教师实施指导策略时间随着实际游戏时长的变化而变化。尽管受时间限制,不同类型的游戏频率相差较多,但单独提供专门的教室和时间,这一做法体现了幼儿园对雪花片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的意识提高到一定高度。

2.3 雪花片游戏中,指导方式的选择

在本研究中,借鉴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2014)中提及的有关指导方式,通过对该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的指导方式的总结,将该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指导方式分为询问、建议、鼓励、告知、指令的语言性指导和面部表情、动作提示、示范的非语言性指导。

案例2-1“搭建游泳池”

在搭建城堡的时候老师询问幼儿有什么想搭建的?

幼儿A;老师咱们搭建舰艇吧.

老师;你知道如何搭建吗?

幼儿A;不知道。

老师;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搭?我们下次在多媒体上学会搭了再搭好吗?

幼儿A;好的老师。

在老师和幼儿的商量下,所有人决定搭建游泳池。这次老师让幼儿自由分组,自己搭建自己喜欢的游泳池。小女生人数少不到10个,做什么都选择一起,她们在队长得带领下分工搭出空间大的游泳池。男生搭建慢,入手迟搭出有立体感的游泳池。当男生组陷入建构技能困难时,老师在旁边观察,暗示幼儿。

在本案例中,老师发现幼儿A的提议,但自己不会搭建后,并没有直接拒绝幼儿,而是当众承诺下次一起搭建。老师作为幼儿雪花片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组织者,老师运用的更多的是询问,建议类的语言指导,较少的面部表情,动作示范等非语言类的指导。说明老师较少关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及隐性教育的作用。

案例2-2“搭建舰艇”

为了完成上次老师对幼儿A的承诺,老师抽出10分钟在多媒体上找到舰艇的图片,为幼儿讲解舰艇的主要构成部分,舰艇主要是上宽下窄。更多时候幼儿在雪花片游戏时,自动分成男女生组。老师在幼儿搭建游戏过程中依旧巡视观察。老师说到了大班男生女生各自语言,空间立体想象,创造等特点的不同之处就很明显的显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在幼儿集体活动中看出哪些幼儿是小团体,哪些幼儿受欢迎,哪些幼儿独自进行游戏。男生组因建构技能出现游戏困难时,老师选择相信大班男生的天生性别优势,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机会。老师通过平面建造外形指导女生。

在“搭建舰艇”的案例中,教师运用询问,建议的方式指导女生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出外形的基本形状这一无形的举动不仅为男生组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外形,解决了搭建过程中技能问题,而且提高了幼儿参加了游戏的积极性。

案例2-3“搭建瞭望塔”

由于幼儿学过“看谁做的好”中“长颈鹿的脖子像瞭望塔又高又长”,所以在雪花片游戏的时间,老师提议让幼儿分组搭建自己喜欢的瞭望塔的模样。在游戏过程幼儿想要搭建瞭望塔立体且高的外形,但是幼儿B、幼儿C尝试了很多次,还是没有解决“雪花片越高越容易倒”的问题。老师认为要对幼儿要求严格,发现后指着瞭望塔的拐角出说“这一看就是违规建筑,重心不稳,你自己敢上吗”,找到问题,老师耐性地引导幼儿亲自上手示范。让幼儿根据生活中高层楼梯的形象,搭建出瞭望塔由延伸到高处且不易倒塌的。

在案例2-3中,通过观察老师大多会在幼儿向老师寻求帮助后,正对所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告知幼儿相关搭建技巧,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独立探索,尝试搭建。幼儿B、C在老师帮助下解决了遇到的难题,提高了在游戏过程中的成就感,喜悦感,激发了对雪花片游戏的深入好奇。

案例2-4“搭建城堡”

这天老师并没有明确规定主题。幼儿进入公共建构室,男女各一组自由搭建。小女孩们选择搭建最喜欢的城堡,有的小男孩们在看了一会小女孩们后,也选择搭建城堡、房子。有喜欢搭建的男生则根据刚学的《螃蟹调》中对螃蟹描述,所看到的螃蟹的图片结合以了解的螃蟹,搭建出机器人版的大螃蟹。在游戏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幼儿有没有出安全事故,到了游戏时间快结束的时候提醒幼儿,并组织幼儿收拾整理雪花片材料。

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老师在其他小朋友的告知下发现幼儿D前半程拿着雪花片材料到处溜达,就是不参与游戏的过程。经过询问了解到,幼儿D不会搭建,也无法参与到同伴游戏过程中。老师多次引导参与会搭建的幼儿的游戏进程中,在旁边模仿其他幼儿搭建过程。最终还是失败。老师选择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方式处理这个文题。

从案例2-4“搭建城堡”的游戏中可看出,老师选择放任幼儿,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掌控游戏的过程。当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逼真的建构成品时,会用眼神给与幼儿支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的中心在防止幼儿出现安全事故。老师遇到幼儿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运用引导,建议,动作示范等不同方法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案例2-5“搭建长城”

在学习完“长城”儿歌后,老师利用幼儿喝水的时间,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展示长城的真实图片。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幼儿提出利用雪花片搭建长城要求,强调搭建时的搬用、安全的注意事项,告知幼儿雪花片游戏规则。此后每次雪花片游戏前老师均强调“雪花片要轻拿轻放”,“小男生一次最多拿5块长方形雪花片,小女生一次最多拿3块长方形雪花片”,“在拿雪花片的过程中,一定要看地板,看周围小朋友,小心砸伤自己,误伤其他小朋友”等安全注意事项。

刚进入建构室,主班老师按照惯例把幼儿分成男生组、女生组,由于场地有限建构室内只能搭建一个长城。由女生搭建长城主体部分,由男生搭建长城上的烽火台。在收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幼儿各自开始了行动。

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四处巡视,过了5分钟看到幼儿一片混乱。老师建议让男女生选出一个队长带领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尽管有了队长,但是大班幼儿并不能很好的分工,不知该如何去搭建。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提示幼儿搭建长城,瞭望台由哪几部分组成,就把这些任务分给不同的人。

据案例2-5“搭建长城”的游戏中老师较重视在游戏前对幼儿表象经验的加入,迁移扩展。在该案例中教师更注重游戏规则对游戏的重要性,而老师在游戏中进行的是无目的的观察。当幼儿游戏进行受阻时,老师会选择引导提示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可见老师虽然观察是随意的但对指导策略的选择有一定的思考。

在本研究中根据是否采用语言将指导方式分为语言指导方式和非语言指导方式。下图是本次研究在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采用语言指导方式的统计情况,如下图2-1所示:

图2-1大班雪花片游戏教师使用语言指导方式情况

如图2-1所示,在96次指导方式中,询问式指导方式出现31次,占比32.3%;建议式和告知式分别出现20次、24次,占比重分别为20.83%和25.00%;指令式指导出现了14次,占比为14.58%;出现次数最少的鼓励方式仅7次,占比7.29%。由此可见,该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主要采用询问,其次是告知,最少采用鼓励的指导策略进行游戏指导。

恰当运用非言语指导方式对雪花片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的实施也非常重要,在本研究统计的教师指导事件中,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采用非语言指导方式的情况如下图2-2所示:

图2-2大班雪花片游戏教师使用非语言指导方式情况

本研究所记录的非语言指导方式如图2-2所示,在50次非语言指导方式中,其中有27次运用面部表情暗示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所占比重为54.00%;动作提示用的相对少,仅5次,所占比重为10.00%;示范的方式指导了18次,所占比重为36.00%。由此可见,教师在指导雪花片游戏过程中运用面部表情指导最多,其次是示范指导,在实际的雪花片游戏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幼儿的人身安全,受时间场地大小的限制,一般不用动作示范进行指导。

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不同的游戏情境采取的不同的指导策略。教师判断幼儿是否需要指导,为达到效果,多使用为直接、快速的策略。由上可知,教师多使用语言类指导。

2.4 雪花片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结合昭通市L幼儿园的实际观察,将指导内容确定为建构规则、建构主题、建构技巧、建构外形、雪花片材料、社会性交往这六方面。

2.4.1 游戏规则方面的指导

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对游戏规则的指导指幼儿是否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开游戏,根据实际情况,教师适时开展指导。在所有案例中的游戏过程中,老师为了避免幼儿误伤别人、自己,每次雪花片游戏开始前教师无不例外地强调游戏过程中的搬运规则。在案例“搭建长城”中幼儿E在独自搭建自己负责的部分,结果被他左边的幼儿B几人取雪花片时不小心砸了额头,老师看到这一突发状况,老师先安慰受伤的小朋友,然后借此契机再次强调游戏规则之安全注意事项。

2.4.2 游戏主题方面的指导

雪花片主题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事先与幼儿制定建构主题,针对游戏过程中突发状况,教师就此展开相应指导。在案例“搭建城堡”中,本次雪花片游戏实际是个无主题的游戏,老师让幼儿搭建自己想搭建的物体。预设建构主题有助于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游戏,积累游戏经验,丰富表象,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大班阶段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在游戏过程中生成新的主题提供了可能。在本案例中有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城堡,搭建出大螃蟹,老师在这一过程的指导仅仅是辅助,询问,并未提供实际的指导。

2.4.3 游戏技巧方面的指导

雪花片游戏技巧包括架空、围合、模式、表征等。幼儿能否知道、学会、灵活地运用和操作与其年龄阶段的相关技巧;能否愿意根据游戏需要、在材料用完的情下,找到替换材料。

观察发现,集体雪花片活动材料为中型单元雪花片,样式简单,数量众多,包括厚度不一的类型多样的雪花片。班级建构区域的材料类型多样,但数量不多。二者种类数量相差较大。经访谈了解,班级内的雪花片种类数量每学期固定不变。而公共建构室的雪花片至少超过一年投放历史,雪花片的形态几乎没有更新,没有替换。由于雪花片材料未及时进行更换,材料种类数量的有限,一定程度影响教师指导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在“搭建瞭望搭”这一案例中老师面对幼儿不会搭高的瞭望塔这一问题,在幼儿现有平铺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的实际楼梯的模样,教授幼儿新的架空技能。幼儿的建构技巧的掌握程度影响幼儿的自信心,坚持性,作品最终的呈现形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建构技能的积累,当发现幼儿在建构技能方面存在问题时,老师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在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建构技巧方面的指导是有效指导。

2.4.4 建构外形方面的指导

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对建构技巧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建构主题的外形展现上,即外观是否逼真,合理。在搭建舰艇的案例中幼儿对于他们不熟悉的主题,只能凭借老师游戏前的讲授,搭建出“俩头窄中间宽的外形”,在老师引导下女生组搭出符合“俩头窄中间宽”这一特点的小船的模样。当“舰艇平面图”出来后,男生组利用平铺,架空等建构技巧搭建出上宽下窄的立体型舰艇。幼儿往往由于缺乏仔细观察或思考不全面,就会出现造型布局方面的不合理。案例中,女生组由于思考不周搭建的有待完善的舰艇;男生组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实物表象,在游戏进行的前半程都无所事事。老师对于建构外形问题的指导是有效指导。

2.4.5 建构材料方面的指导

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对雪花片材料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幼儿能否愿意根据游戏需要、在材料用完的情况下,找到替换材料。

在搭建“游泳池”的案例中,幼儿F想要搭建出一个私人豪华版的游泳池,有的幼儿提出搭建一个外面连接公园,内连接私人豪宅的游泳池。但是当他们遇到,想要搭建有高度的跳台发现“长木板没有了,几个幼儿的游戏停滞不前”这一问题时。老师引导幼儿,就地寻找适合材料,除了用长方形雪花片外,还可借长圆柱木头,搭建出你们想要的高度。幼儿建构技巧熟练、灵活的使用,依赖于老师对雪花片材料,雪花片游戏,幼儿及其经验的了解,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4.6 社会性交往方面的指导

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对社会性交往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分享、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帮助幼儿了解他人,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在搭建“城堡”的案例中幼儿D因自己不会在雪花片游戏中搭建,所以很沮丧。该幼儿不愿主动参与幼儿群体中加入游戏,也不愿意主动学习搭建技巧,据观察后来的游戏中也没有积极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而是选择自己一个人躲到角落偷偷伤心。老师发现该情况后耐心安慰幼儿,照顾幼儿情绪,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参考建议。幼儿情绪慢慢平复,慢慢与老师及其他幼儿交流。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在雪花片游戏中得到发展。

有上所述,教师在雪花片游戏中的指导内容有所侧重。将所观察到事件,对的教师的指导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2-3所示:

图2-3大班雪花片游戏教师指导内容分布图

从图3-3中可知,在本次研究所观察的教师指导事件中,大班教师侧重对于游戏规则的指导,指导次数达29次,所占比重为30.21%。同时,在实际观察中大班教师在雪花片游戏指导中更多倾向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在游戏之中强调的最多也是游戏规则。其次是建构主题和建构外形,分别是22次和14次,占比为22.92%和14.58%。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主题的生成,建构外形的丰富得益于教师指导策略的实施。教师对于幼儿灵活使用建构购材料和幼儿在游戏中社会性交往关注度明显低于规则、外形、主题。二者仅占比7.29%和11.46%,在雪花片游戏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建构技巧的指导更多是源于幼儿的需要。

3 大班雪花片游戏中教师实施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从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实施的实际入手,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策略实施效果,依据昭通市L幼儿园大班幼儿雪花片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所呈现出来的现状,根据观察,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了问题所在,并对产生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3.1 教师以自身为中心,缺乏儿童视角

问2:您用什么方法帮助幼儿继续游戏?

教师1:教师掌控游戏过程

教师2;给予幼儿时间,空间,机会,让幼儿自己探索开展游戏

教师3;幼儿树立游戏规则

教师4;教师直接接入幼儿游戏

由上文可知,语言类指导方式使用情况多于非语言类指导方式。其中除去动作示范类因安全方面原因较少使用,鼓励类因时间关系用的也相对少。其他策略均是在雪花片游戏中教师指导使用较多的,都可以在游戏过程很好地提高幼儿各方能力的发展。

根据访谈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在昭通市L幼儿园雪花片游戏中教师为了维持游戏秩序,保证有限时间内游戏的顺利进行。多采用询问、建议、告知、指令等语言类的指导策略;较少的使用面部表情、示范等非语言暗示性质的策略。教师多选择直接干预幼儿,给与幼儿现成答案,较少鼓励幼儿。根据图2-1,2-2及所观察案例中可知,询问指导出现31次,所占比重为32.3%;建议式和告知式分别出现20次、24次,所占比重分别为20.83%和25.00%;出现次数最少的就是鼓励方式仅7次,占比7.29%。其中,其中有27次运用面部表情暗示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所占比重为54.00%;示范的方式指导了18次,所占比重36.00%。这说明教师对指导策略认识有所偏重,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的能力有待提高。

3.2 教师指导重“成品”展示,轻过程体验

所有案例中,大部分的雪花片游戏主题都是教师根据近期教学内容,直接给幼儿主题。仅“搭建城堡”案例是幼儿自己设想建构主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随机根据自己已有知识搭建出“大螃蟹”这一独特建构成品。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于建构主题的指导有22次占比22.92%仅次于对建构规则的指导。

在案例“搭建长城”中幼儿E受伤后,教师先安慰幼儿,接着利用这一契机再次强调游戏、安全规则;反而本末倒置过于重视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忽略了幼儿在幼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案例“搭建舰艇”、“搭建瞭望塔”中教师为了帮助女生组搭建舰艇的外形、帮助男生组搭建出瞭望搭的高度,直接告知幼儿搭建的方法。在游戏中忽视对幼儿思维的引导。

在“搭建城堡”案例中,教师由于观察幼儿时刻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在其他幼儿告知幼儿D的情况后,才采取相应策略,这说明教师没有过多关注幼儿游戏过程中情感体验。

由图2-3可知,有关社会性交往的指导内容占11.46%,而与建构技巧相关的,建构技巧14.58%,建构外形占13.54%,雪花片材料灵活选择内容占7.29%,对这一部分的指导比建构规则内容占比多。由此可知,重视建构主题、技巧的直接指导,轻视引导幼儿;教师重视建构规则,轻视幼儿情感体验。

3.3 有效时间长短不固定,雪花片材料更新慢、变化少

通过对教师访谈“您班上幼儿每次玩雪花片游戏时间是多久?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指导策略的实施吗?根据观察可知幼儿班级建构区游戏往往在幼儿一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利用喝水、如厕剩余的时间让幼儿自住进行;而大班幼儿集体雪花片游戏时间则安排在午饭前3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中幼儿游戏时间被收拾整理的时间、午饭收拾桌子的时间所占据。根据前文可知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建构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任务难度的挑战,雪花片游戏所需要的时间也应随之增加,尤其是大班幼儿的雪花片游戏时长至少30分钟。同时,由于该幼儿园的雪花片材料的数量、种类未及时更换,现有材料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对建构工具的使用,缩短了幼儿专心投入游戏的时间。以上雪花片游戏实际时长、有限地雪花片材料均影响教师指导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718.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