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影响及进展

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含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临床现象,分娩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该病是女性在怀孕期间患有的并发症,是造成全世界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治疗措施是以镇静、解痉、降压、利尿为主,同时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终止妊娠以达到预防子痫的目的,以此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因该病产生的后遗症和病死率,在给予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保障妇婴的健康。纵观近些年关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多数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新进展。现将这些新进展进行综述,望此可以为我国临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护理;进展

Abstract

Pregnancy hypertension contains pregnancy hypertension, preeclampsia, eclampsia, chronic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by preeclampsia and pregnancy with chronic hypertension, most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hypertension, proteinuria, such as clinical phenomenon, clinical symptoms gradually disappear after childbirth, the disease is women during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maternal and perinatal death around the world. Treatment measures is sedative, spasmodic, antihypertensive, diuresi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in patien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eclampsia, to reduc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because of the disease sequelae and mort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giv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mak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ecline, safeguard the health of the maternity. Throughout the nursing research on pregnancy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 in recent years, it can be found that most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China have made further progress in their research in this aspect. Now these new developments are summar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are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 in China.

Key words: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cy; nursing care; progress

引言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多数于妊娠20周以后发生,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的发病率为4.0%-18.4%[1-3],全身小动脉的痉挛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如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诸多且较为复杂,有研究[4]显示妊娠期糖尿病、肥胖、未生育或多胞胎、孕妇年龄小于20岁或者大于35岁以及血栓性血肿可能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增加的因素。以患者高血压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严重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头疼、视物模糊等症状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若患者救治不及时会出现全身性痉挛,严重者会发生休克症状,对母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5]。颜雪梅、孔繁娟[6]等学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9年湖南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行现状及妊娠结果得出了对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规范管理,加强并发症的控制和健康宣教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的结论。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对应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此促进母婴的健康安全,从而推动我国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质量的完善。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妊娠后和血压急剧升高并存导致的另组全身性疾病,包括妊娠期的高血压、子痫病前期、子痫等,以及多次妊娠可合并发生慢性的高血压疾病和因慢性孕期高血压综合征并发于子痫的前期,是妊娠产科一种常见高血压疾患。该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变化十分迅速多样,包括合并了颅内血压进行性明显升高、蛋白尿或白蛋白减少症(蛋白多时,尿液里面可有泡沫)和贫血、水肿、全身无力甚至有多脏器组织及脏器进行性衰竭损害,严重者有时甚至可以出现全身瘫痪、昏迷和死亡症状等,也可能同时对胎儿整个生命和母体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它是我国新生儿母亲猝死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1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体检发现BP≥140/90mmHg,但是在生产后三个月可以恢复正常;还可能会伴有胃肠道不适或血小板不正常的症状。

1.2 轻度子痫前期

怀孕后期开始出现BP≥140/90mmHg;蛋白尿升高。可伴有上腹剧烈不适、头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1.3 重度子痫前期

血压大于160/110mmHg时;均尿蛋白超过20g/24h或(++);平均血肌酐值>106umol;白细胞增多;严重微血管病性高溶血患者(血LDH升高)时;有血清ALT高或血AST升高;有持续性发作的剧烈头部疼痛或出现其它明显脑部神经活动异常症状或伴有视物模糊;持续性腹部感觉到不适。

1.4 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并不能用简单一种疾病原因给予解释。

1.5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在怀孕后期或者生产后前几天可然有血尿发生,蛋白浓度的突然异常变化,更进一步出现血小板的计数减少。

1.6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BP≥140/90mmHg并持续到产后三个月之后。

2.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倘若不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意识障碍、抽畜及急性左心衰等症状,患者往往会因此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慌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睡眠形态紊乱、饮食不规律等,依从性降低而阻碍疾病的治疗[7]。李娇娜[8]学者通过选取病例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出了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的结论。所以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可通过介绍医院的治疗成功案例及疾病的相关信息缓解不良情绪,帮助产妇稳定情绪,要主动关心问候患者,帮助其消除心中的疑惑之处,让其以轻松、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9]。当然,护理人员还要与家属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并且鼓励患者,以此推进治疗的顺利开展,改善母婴结局。

2.2药物治疗护理

硫酸镁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用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改善体循环,以此降低血压,还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起到解除动脉痉挛、改善孕妇子宫血供的作用[10]。另外,李娜娜[11]的研究中指出相较于单独使用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效果更好,优势互补,副作用更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由于硫酸镁的用药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不多,护理人员在用药时应该准确掌握药剂的用药量、服用方法,并观察患者服药以后出现的不良症状,防止发生中毒反应。当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膝跳反射消失、心率减慢、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或者每小时小于17ml、呼吸小于16次每分钟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用药,并且用10%葡萄糖酸钙解痉,5到10分钟静脉推注,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应用脱水利尿剂时,应该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监测钾离子浓度,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是否自觉疲劳,听胎心音观察是否出现心音低顿的表现,一旦发生异常抽血化验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12]

2.3生活护理

在病房环境的管理中,护理人员应对病房进行定期且全面的消毒,适当的开窗通风,使病房的温湿度、光线等保持到适度的范围内,以此保证病房有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环境,同时要尽可能防止噪音等外界刺激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13]。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并且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可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倘若无法平卧,可嘱其采取半卧位。在饮食管理方面,钠盐的限制十分重要,Shao等研究提示,喜爱吃咸的女性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饮食者的5.043倍[14],因此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每日钠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特别是当患者出现水肿时更应该注意钠盐的控制,同时要补充钙、维生素,充足的蛋白质,避免高脂肪饮食,保证母婴营养供给。

2.4病情护理

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会在分娩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子痫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眼花以及胃痛等[15]。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状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母婴死亡。所以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做好严密监测的准备,观察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注意听胎心音,注意病情变化,发生异常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2.5分娩时护理

首先,医疗物品、抢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必须确保齐全,并且有效而处于备用状态,当孕妇分娩时,由于孕妇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突增,最终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严重者发生抽搐现象,所以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必不可少,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注意合并症的发生,准确了解胎头下降程度和宫口扩张程度,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辅助分娩,做好随时抢救工作[16]。当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的心理反应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与引导,缓解产妇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其尽快适应分娩的环境,鼓励患者要克服分娩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以此保证产妇能够顺利安全的分娩,同时助产士能够更全面的照顾患者并完成接生任务。产程中如果有必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病情情况使用10到20单位的催产素帮助胎儿顺利娩出,同时要观察产妇是否发生大出血,特别注意要避免使用麦角新碱等升高产妇静脉血压的药物。

2.6分娩后护理

通常,大多数患者在分娩结束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渐渐的恢复,但仍会有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导致出现子痫或者大出血,所以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切不可以马虎。产后护理人员要检查宫底的位置、硬度,同时观察恶露的颜色、量、气味,注意患者子宫收缩的情况,并且鼓励产妇尽早喂哺婴儿,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保持会阴处清洁干燥,以预防感染。另外,有相关研究[17]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饮食-康复锻炼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患者ESCA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以及降低血压水平、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产后保健工作,除常规饮食外,还需告知患者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且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及少食多餐原则,告知产后6周来院体检的重要性。通过指导患者听喜欢的音乐,做喜欢的运动等来维持产妇身心愉悦,另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建立产妇交流群,鼓励产妇发表康复心得及提出疑问,护理人员给予解答。最后,告知所有患者于产后3个月再次到医院进行血压监测、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等,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方式进行体质量管理,以此保证在12个月内体重恢复至孕前。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的妇女应终身随访,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监测及预防远期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18]

2.7出院护理

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如果有异常情况,应该与医护人员及时联系或者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以便有效的进行治疗和采取科学的护理举措。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护理人员正确给予患者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方面的指导方案。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从书籍或者网络平台上细心学习新生儿喂养以及自我保健等知识,提高自护能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生活中和工作中[19]

3.我国妊高症患者的护理进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策略

3.1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单一的模式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产妇的需求。这一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体偏差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其认知度、接受能力范围及个体需求都有所不同。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此为了体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公式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目前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产科的社区护理,对产科社区护理的文献描述也较少,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只能从医院的医务人员处获得相关健康教育,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医院护理的病人多、流动性大、工作繁忙、工作量大,面临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产科专科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病人进行自我保健能力的宣教,使患者获取不到所想要的自我护理知识。因此如何把妊娠期高血压健康知识从医院拓展到家庭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一个重要的缺失部分,需要尽快填补这一漏洞[20]

3.2建议策略

在患者出院时,建立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个体化档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健康护理指导手册,赠予患者本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和图片描述加强患者对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患者遵医意识和行为与疾病并发症及进展等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的知识的理解,告知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和护理,期间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举措[21]

国外开展健康教育的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研究显示,除医院外,社区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很有必要提高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社区和偏远地方的妇女也能接受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22-23]。社区医院应该多开展业务学习,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同时要转变病人的观念,培养病人良好的遵医行为,促进病人健康行为的改变,社区护士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培训、情景模拟、任务训练等方式,进一步促使患者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sai.com.cn/news/3625.html

滚动至顶部